建筑系顺利召开2025级建筑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

时间:2025-3-28 00:00 浏览:52 小编:小风

为贯彻落实"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深化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2025324日下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系组织召开2025级建筑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会议特邀厦门合立道设计集团执行总建筑师、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林秋达,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姚敏峰教授,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助理杜峰副教授等学界、业界专家莅临指导。建筑系教师参与研讨。

一、多元调研夯实修订基础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彭苗系统介绍了本轮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背景,强调在前期已开展"筑梦启航"系列调研活动:通过"筑梦问卷星途"向在校本科生、毕业生发放电子问卷;组织"筑梦圆桌派"师生面对面交流;举办"筑梦新生说"行业认知专题座谈等。

建筑学系主任龚强基于调研数据,指出当前存在"课程衔接梯度不足""新技术应用滞后"等突出问题,提出构建"基础能力-核心素养-创新拓展"三阶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特别强调将AI辅助设计、绿色建筑技术等前沿内容融入教学模块。

二、专家把脉指引修订方向

在专家研讨环节,厦门合立道设计集团林秋达大师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建议建立"AI技术应用正向清单",允许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运用智能生成技术进行建筑表现,同时希望引导建筑设计课程作业的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和包容;华侨大学姚敏峰教授提出"本硕贯通培养"创新路径,倡导通过科研项目前置、联合毕设指导等方式实现教学资源协同;杜峰副教授分享了福建理工大学"赛教融合"经验,提出可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成果转化为学分认定,构建"课堂+竞赛+实践"三维育人体系。

三、深度研讨凝聚改革共识

自由讨论环节中,郭露老师聚焦实践教学体系,建议优化施工图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梯度衔接;陈凭老师提出增设"AI建筑表现联合工作坊",推动跨学科技术融合;黄源成老师创新性主张"全周期导师制",建议教师从低年级持续指导学生至毕业设计阶段,强化教学连贯性;吴华沙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将"空间叙事""城市更新"等前沿议题融入建筑设计主干课,替代单一建筑类型划分方式;陈文德老师则从评价体系改革切入,建议将设计竞赛成果纳入课程学分认定,并建立设计课与专业课程的联合评价机制,实现考核减负与能力强化的双向提升。

经过三小时深度研讨,会议形成三大核心改革方向:1)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设计筑基"的双轨课程体系;2)推行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本土知名设计企业建立联合设计工作坊;3)实施"本研贯通培养计划",通过本科生导师双选机制,引导学生在历史建筑保护、数字化设计等方向形成特色化发展路径。

本次研讨会通过"问题导向-行业把脉-路径设计"的闭环论证,为2025级培养方案注入产教融合新动能。建筑系着力打造"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的建筑人才培养新模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elly0417@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