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上午,法国里尔大学特级教授、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Jianfu Shao应邀来访,开展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湾区讲堂”本年度第二期(总第九期),题为《岩石损伤和塑性变形的多尺度模拟及工程应用》的学术报告。重点实验室主任赖远明院士,香港理工大学尹振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吴建营、胡楠以及实验室学术骨干和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共100余人出席了此次学术活动。报告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吴建营教授主持。
报告会现场
Shao院士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如核电)转变,高放射性核废料的深部地下处置面临评估、设计、建设和安全运行等多方面挑战。在热-水-气-力学多场耦合环境中,岩石材料的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为了确保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运维,建立从分子到宏观尺度的岩石力学行为联系,并构建多场多尺度理论及数值分析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均匀化理论、细观力学、不可逆热力学及梯度损伤理论;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复杂环境的脆性和半脆性岩石弹塑性损伤多尺度建模体系;详细分析了孔隙率、矿物成分、各向异性等因素对岩石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展示了在温度变化、渗流、注气和复杂加载路径条件下,利用梯度损伤理论捕捉岩石材料开裂过程的方法。Shao院士还分享了法国高放核废料地质储存库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案例,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Shao院士将岩石材料的多尺度模拟与复杂环境下的力学行为相结合,为师生们带来了深刻的学术见解,拓展了他们的学术视野。特别是在岩石损伤和塑性变形的多尺度建模方面,为实验室的学术骨干们在科学研究中开辟了新的思路。在总结发言时,赖远明院士高度评价了Jianfu Shao院士的精彩报告,指出其不仅在理论层面给出了鞭辟入里的见解,还在工程应用领域展示了大量丰富的案例,分享了诸多宝贵经验,巧妙诠释了“顶天立地”的科研理念。赖远明院士特别勉励在场的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中既要沉下心来深耕基础研究,深入揭示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力争取得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又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解决祖国建设中的现实工程问题贡献力量。这一报告对在场师生的学习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续科研探索与学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方向指引和实践启发。
赖远明院士代表师生向Jianfu Shao院士(右)赠送纪念品
湾区讲堂是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品牌系列讲座,旨在邀请国内外土木建筑等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卓越工程大师等为在校师生介绍学术与工程实践最新进展,激发我校师生的科研思路,启发学科交叉和工程科学创新。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将持续推进这一品牌系列讲座的运行,共同打造学术交流华南地区的高地。
报告人简介:
Jianfu Shao,法国里尔大学特级教授,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多场耦合岩石试验装备研制、多尺度本构理论、岩石材料热-水-力及化学耦合效应与先进数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主持完成多项国内国际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法国国家研究署合作项目、欧共体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已在石油工业、核废料处置工程、酸性气体封存、氢气储存、非常规油气工程、地热工程、水电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获ASCE比奥学术奖章(Maurice A. Biot Medal, 2022),同时现任国际期刊IJRMMS、RMRE副主编以及IJP、AGEO、COGE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