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关键阶段,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聚焦科研创新与人才培育,通过优化申报机制、强化团队协作、设立专项指导平台等举措,推动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质增效,助力学科建设与科研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专家引领+精准辅导”国家基金青年项目培育模式
针对青年教师科研经验不足的问题,学院搭建了多层次培育体系。2024年10月,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教授为作国家基金指导讲座,帮助青年教师深入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要求与评审标准。2024年12月,学院邀请国家杰青徐龙河教授开展专题报告,提出“SMART”申报法则,从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到技术方案设计,为青年教师提供系统性指导;2025年2月19日学院邀请王燕教授、杨国涛教授、王鹏刚教授、潘福全教授、张素磊教授进行青年基金专题指导,学院青年年基金申报人12人参加指导,五位专家逐一对青年基金本子进行了指导,并分享了自己成功申报的经验与心得,为青年教师的申报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此外,学院依托“揭榜挂帅”、“敦华优青”等培育计划,通过资金支持、学术资源倾斜等方式,持续助力青年教师基金申报。
王燕教授、杨国涛教授、王鹏刚教授、潘福全教授、张素磊教授进行青年基金专题指导
二、打造“三级评审+面对面指导”团队协作国家基金打磨机制
学院深化团队协作,建立“校外专家-学院专家-团队骨干”三级评审体系。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优势,建立了“团队打磨”机制。各科研团队定期组织内部研讨会,对申报书进行多轮打磨,确保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同时,学院设立“国家基金申报打磨室”,邀请学院有经验的的专家“坐诊”,持续组织内部交叉评审与指导,强化申报书的规范性与竞争力。2025年1月15日,学院召开了国家基金“面对面”指导会,特邀牛荻涛教授、王燕教授等专家对国家基金申报书进行“一对一”精细化打磨,重点围绕研究逻辑、创新点提炼及技术可行性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国家基金申报质量。2025年2月19日,金祖权副校长带领海洋材料领域相关团队进行国家基金打磨研讨,针对各申报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讨论,此次打磨研讨不仅提升了团队国家基金的申报质量,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为后续的国家基金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荻涛教授、王燕教授对国家基金申报书进行“一对一”精细化打磨
金祖权副校长团队对国家基金申报书打磨研讨
三、聚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育国家基金人才类项目
学院高度重视国家基金人才项目的申报与培育工作,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项目的申报,并加强了对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辅导,根据其研究方向和优势,量身定制申报策略,提高其申报的针对性和竞争力。2025年2月25日学院举行了国家基金人才项目专题指导会,学院邀请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王涛对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海外优青等项目进行一对一指导,对申报书的撰写逻辑、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凝练、技术方案合理性、创新点提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指导,并提出优化建议。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王涛指导国家基金人才项目
四、健全全流程管理服务模式
学院将基金申报纳入科研管理核心工作,实施“早启动、深培育、严把关”的全流程管理模式。自2024年起,学院提前半年启动申报筹备,通过“科技赋能”系列讲座提升教师科研能力;2025年2月,学院领导结对各个科研团队,协助国家基金撰写打磨。此外,学院建立诚信承诺制度,确保科研合规性。
学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为纽带,构建了“培育-打磨-服务-突破”的全链条科研生态,不仅提升了项目申报质量,更推动了学科内涵式发展。(撰稿:郑猛;审核:白晓宇、侯东帅;)